博鱼体育

广州“学位房”新困惑:名校都“一博鱼体育校多区”了哪个校区最强?

发布时间:2023-03-11 21:55:17        次浏览

  博鱼体育2月新学期伊始,进入“学位房”交易旺季,但不少家长陷入困惑:广州但凡有点名气的中小学,都有多个校区,该买哪个校区的学位房?广州各区“中流砥柱”的中小学校,基本都是“一校多区”。其利显而易见:助新学校成为“新名校”,短时间内大规模复制、繁衍优质教育资源,变现优质学位。

  但其弊也不容忽视:作为“母体”的名校,困扰于怎样确保自身的“优质”不被“稀释”?同一高中不同校区录取分差达80分,如何教学?校长疲于奔命,且成本攀升效率下降?

  多校区犹如“中央厨房”供餐的连锁店,容易规模化达到中上品质标准,但难以像“私房菜”那样做到个性和极致。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一校多区”的浪潮持续20年来,出现了第一个“合久而分”的学校——体育东路小学各分校区“自立门户”独立成校。

  鉴于不少学校还奔赴在“一校多区”的路上,是时候讨论哪些学校适合多校区、如何管理多校区、什么条件下校区可以“单飞”独立成校、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多校区学校什么支持等问题了。

  例如,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小北路小学,天河区的华阳小学、华景小学,荔湾的沙面小学、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黄埔区的怡园小学、东荟花园小学,白云的景泰小学,海珠区的海珠实验小学、宝玉直小学、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大元帅府小学等各区龙头小学,都有2~4个校区,也是家长们追逐的热点学校。

  小学分校区通常都在方圆三公里以内,还算是“近在咫尺”,中学的分校区却大多是“隔山跨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个校区,其中两个校区位于天河区,黄埔知识城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博鱼动态,即将投入使用;广东实验中学初中校区在越秀区、高中校区在荔湾区,白云两个校区正在建设当中;广东广雅中学两个校区,荔湾校区和花都校区分别都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广州市执信中学一校四区,执信路校区、水荫路校区、天河校区、二沙岛校区;广州市铁一中学的三个校区分散在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2022年,海珠区南武中学和广州市第五中学,各自增加了一个分校区。

  第一种是各个校区学段相对完整、功能相对独立和单一。例如体育东路小学的四个校区都有完整的1到6年级,每一个都基本可算一个完整的小学,也为“自立门户”打下了基础;省实的越秀校区只有初中部,荔湾校区只有高中部。

  第二种是每个校区设置某几个年级。例如,东风东路小学4个校区,东风路和环市路上分别两个校区,各自设置123年级和456年级,东风路上的两个校区组合起来拥有完整的1到6年级,环市路的两个校区相同设置,以此保障学生六年就读距离都不远;广州中学名雅校区全为初一年级,初二和初三在五山和天润校区,凤凰校区全部为高中。

  自古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体育东路小学成为广州首个“合久而分”的学校,多年后回望,这或将是广州教育标杆性的事件。

  体育东路小学原本是“一校四区”,由校长曾丽红兼任四个校区的法人,总管所有校区的人、财、事权。去年3月,各校区“自立门户”成为独立学校,分别由此前分管本校区的副校长担任独立后学校的法人,主持管理全面工作。

  独立后各校名称为:体育东路小学、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体育东教育集团均和小学。各校与母体学校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校际关系。原校长曾丽红担任广州体育东教育集团总校长兼理事长。

  据了解,体育东路小学1990年建校,2010年办兴国校区、2014年办海明校区,在天河-珠江新城形成了一校三区;2018年成立广州体育东教育集团:2021年加入新校均和小学;2021年底,曾丽红到年龄退休卸任四个学校校长;2022年3月开始,四所学校真正雏鹰离巢,进入实际层面的独立法人办学,成为独立的小学。

  回望“前世”,广州的多校区中小学有两种来源,一是撤销、合并办学规模小、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学校;二是将楼盘配套学校或新建学校交由名校办学,成为名校的一个分校区。

  总体来说,多校区办学的原因,有的是要撤点并校迅速变现优质学位,有的是为了拿地扩张办学规模,有的是为了充盈人事空间解决长久以来的职称问题。

  多校区学校的背景始于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此后,各级政府以“撤、并、扩、建、改”等形式调整辖区内学校。

  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回忆:“过去越秀的不少学校是‘麻雀小学’,面积小且距离近,有的小学相隔不过百米,因此进行了一轮合并重组。”彭娅先后在东风西路小学、小北路小学和东风东路小学任职,近20年间经历了3所小学的多校区化历程。

  研究数据显示,2004 年至 2008 年期间,广州全市共撤销、合并办学规模小、教育质量相对低下的中小学 602 所。截至2018年7月,海珠区共有28所采用多校区办学的公办小学,约占全区公办小学总数的41%。

  此外,多校区的形成也源于人口急剧增加对学位和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000年以后广州经济中心向东部转移,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商配套修建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分析:“楼盘配套学校通常比较小,且处于楼盘边角位置,操场、校舍等有的不太符合教学需求,单独成立新校比较勉强。加之新学校起步老百姓认同度低,需要借助名牌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及办学经验,因此出现了大量一个法人代表下的‘一校多区’学校。”

  中学的“一校多区”办学格局,大多是近十年形成,且有更复杂的原因,目前仍处于如火如荼的“开疆拓土”阶段。中学的分校区“满天星”散落,通常不在一个区相隔半小时车程是常事。

  首先,名校自身有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近年来,公办名校大幅扩招高中和初中。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学位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嫡系”初中能靠谱、稳定地为高中输送生源,学生规模提升有助于学校在高考竞争中胜出。

  譬如,2022年高一年级招新生,华附500多人,省实800多人、执信1000人、铁一900多人,若比拼高分考生,招生数量少的难免“吃亏”。

  其次,各区愿意“筑巢引凤”,为名校提供面积大、硬件一流的校区,引来名校落户,打造区域办学“高地”带动全区教学水平。此外,新分校的初中学位面向区内招生,也为本区提供了优质学位。

  多校区办学的利显而易见:新学校成为“新名校”,受到周边居民认可,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短时间内大规模复制、繁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质学位。但也对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带来不小挑战。

  体育东路小学“一校三区”之时,连开学校长讲话都得准备三个版本,遑论其他的教学设计了。因为,体育东、兴国、海明校区虽然彼此之间距离不超过三公里,但生源情况、家长需求都有不同。

  六运小区房价6万元/平方米上下,兴国和海明周边房价约10万元/平方米,家长有的是城市中产、有的是高收入人群,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广州人”、也有世代扎根羊城的“老广州”,对教育的期待和理解,对学校的依赖性、依从度各不相同。

  三个校区,有的校区家长想听校长讲孩子学业成绩,有的校区家长更看重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有的校区家长强调学校给孩子提供平台。

  最终,各分校区独立也是因为各级管理层发现,分校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想超越标准迈向极致,就必须走符合自己校情的个性化道路。

  “校区之间师资配备强弱不一样,尖子学生集中在某一个校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家长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各个校区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如何。如果校区间校园面积差异较大,容易形成大校区作为学校工作重心,人、财、物各类资源都较为集中,校区之间失衡。

  “不同年级分布在不同校区,欠缺了不同年龄孩子的互相影响。”吴颖民表示,小学本应是六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大孩子当榜样引导小孩子,小孩子模仿崇拜大孩子,从而让孩子们学会人际交往和与人相处。

  最让学校困扰的是,自身的“优质”可能由于多个校区而被“稀释”。某区排名第一的知名小学扩展为4个校区之后,只能勉力挣扎在区内10名上下。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校长汪明微,曾于2014年到2020年在天河区教育局任基础教育科、中学教育科科长。他认为多校区犹如“中央厨房”供餐的连锁店,可以规模化达到中上标准的品质,但不可能像“私房菜”那样做到个性和极致,“多校区的管理是抓学校的重点工作标准化、品质化,单校区有利于个性化和极致化。”

  此外,不同校区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每周至少需要一两次集中在一起备课、教研、讨论,老师们要在校区之间奔波。对于年级组的交流、学科的深化来说,相比单校朝夕相处随时可能碰撞出“火花”总是少了一层便利。

  一位校长表示:“管理是要情感投入的,灵魂在场、身心相伴才能对团队产生深刻的影响。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校长了解每一位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学校大而分散,连老师都认不全,何谈关注每个学生。”

  同一所高中的不同校区,中考录取分数线年中考,广州市铁一中学越秀校区和番禺校区录取分数为725分,白云校区为710分,相差15分;广州市线分;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本部710分,水荫校区651分,相差59分;广州市第五中学校本部713分,金碧校区670分,相差43分;广州市南武中学校本部696分,岭南画派纪念校区630分,相差66分。

  如此巨大的分差,面对的根本是两拨差别巨大的生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高考目标,老师的教学要求、方法、难度完全不同,基本就是一所学校办了两三个不同的高中,自然会带来校区功能的紊乱和效率耗损。

  广州中学有四个校区,名誉校长吴颖民表示:“多校区让校级领导疲惫不堪,因为不可能每个校区所有部门都五脏齐全,一套管理机构多校区办公、监管。总校长疲于奔命,分管校长力不从心。”

  校长们大多每周每个校区待半天或一天,有时一天跑三个校区,一位校长深感疲惫:“所有校区不同部门、人财物安排都要排队等校长决策、签字,校长不睡觉都做不完。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等中层干部,虽有一定的权限,但很多事务不能做主,需要跨校区向上请示,管理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主政各校区的分校长,既要纵向“独当一面”管理一个分校的整体运作,又要横向“兼顾友军”统筹所有分校的某个业务(教学、德育、后勤等),“合纵连横”不免吃力叫苦不迭。

  此外,财力和师资捉襟见肘,办学经费和编制并不会因为校区增加、学生翻倍而倍增经费和师资。

  海珠区某优质小学2017年与另一小学合并重组形成一校两区,为区内增加了800多个优质学位的同时,学生人数增加到3000人、60多个班,成为区内最大的小学之一。按照1:19的师生比,应有157名编制,平均每班 2~3 名教师,而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暂且不含校本课程),一年级开设 8 门、六年级开设 11 门课程,不管怎么搭配,2~3 名教师都已难胜其任。而且,3000学生的大型多校区学校,还要有会计、出纳、后勤保障、档案管理、心理咨询、校医、保卫在内的大量教务、政务、后勤管理工作。有的岗位两个校区要设置双份,人力捉襟见肘。

  “一校多区”的现象已经形成多年,不少学校还奔赴在“一校多区”的路上。现在,是时候讨论考虑哪些学校适合多校区、如何优化多校区管理、什么条件下校区可以“单飞”独立成校、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多校区学校什么支持等问题了。

  不分的好处是更易控制和标准化,调动资源更多。例如比赛,多校区从两三千孩子里选一支队伍参赛博鱼体育,跟一个几百人的单校选一支队伍相比,当然赢面更大;但从学生角度,多校区的学生竞争更激烈,更难得到表现的名额和机会。

  “多校区是如此大规模教育需求下的一个特色和必须的发展阶段,因为标准化才可以复制、迭代,短时间内供给大量有品质的学位。但从教育做精做强的角度来讲,真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时候,校区太多、太过分散会成为阻力。”吴颖民表示,随着“读好书”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源、师资特点量身定制自己个性化的教育。

  因此,吴颖民主张当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分校区应自立门户成为独立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成为一个品牌,一面旗帜,从而真正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不少校长指出 ,在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常态的现实下,要探讨学校的适度规模点,学校规模的扩大不应是无止境的,它始终遵循着成本曲线,在达到适度规模之前,生均成本随着规模增加而降低,呈现规模经济;当学校规模超过适度规模点时,就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损耗教学效率。

  吴颖民和汪明微都认为,校区独立的条件是:校区规模足够、办学有一定品质、有能独当一面的领头人。

  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认为,老城区、距离相近的一校多区不应再分。“一是之前不同学校合并,从人员、教学、师资到理念的融合非常不容易,辛苦花了好几年才成了一家人,不要又分开。二是老城区的学校基本都小、校区之间相隔不远,虽然可能在行政管理上有一些麻烦,但这些年也磨合出了克服模式,没有必要再分开。”

  汪明微建议,条件成熟可以分开的一校多区,各自独立之后跟原来的母体学校可以继续有集团化的合作,校长出任集团总校长,各个学校既有后盾又有自主权,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

  吴颖民建议博鱼体育,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布局、建设符合教育规律的新学校,新学校不再由开发商建设移交给政府使用,而是让开发商缴纳学校建设资金,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建设。从而避免校区规模、距离不当造成的一校多区。

  广州市教育局回应,从各学校反应情况来看,“一校多区”存在的主要困难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存在一定缺口从而带来工作上的实际困难。

  对此,市教育局等部门出台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对于已成立教育集团的市属学校,校级领导职数不足、编制紧缺、岗位职数偏低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商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进行动态调整、及时配置。此外,市教育局指导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多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减轻教师奔波工作量。

博鱼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