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经历无数个挑灯夜战!30多年来他不断创新赋予皮革又一次生命
发布时间:2023-11-04 21:01:36 次浏览
桌上展开的线稿,是杨宏举为建党一百周年准备的献礼的原稿。作品完成后,一幅10米长、1米高的大型皮雕作品将会包罗中国建党一百年来的光辉事迹,为了完成这幅精品,杨宏举和他的团队,从线稿细节到皮革工艺的确定,就已经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博鱼体育
作为丽江土生土长的纳西族,杨宏举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平时他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陪伴他成长的一砖一瓦。
和往常一样,步行穿过古城,就能达到他的手工皮具工作室。回忆起与手工皮革工艺的不解之缘,也要从三十八年前的古城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皮革用具盛极一时,丽江皮毛皮革厂和鞋帽厂生意红火。凭借过人的天资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杨宏举成为了云南省和滇北等地首屈一指的传统皮革匠人。随后,他便进入了当时的民政社会福利厂,并成立了皮革车间,负责生产皮衣,皮包等皮革用具。
在那个年代,杨宏举纯手工制作的皮衣,因做工精良、价格公道,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然而,潮流总是紧跟着时代进程的翻涌。当人们对服饰拥有了更多选择后,从前红极一时、几乎人手一件的皮衣,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杨宏举所在的民政社会福利厂皮革车间面临改制,皮革行业迎来了寒冬。
2000年,丽江的旅业一片欣欣向荣,古城里的游客也慢慢增多。杨宏举意识到,只有结合当下、与时俱进,才能让皮革工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如果结合纳西族东巴文化,将普通的皮具赋予更多的艺术价值,对于皮革行业,或许会是一条新的出路。但是相比普通的皮具加工,结合民族元素的手工艺皮具,无论从设计还是制作,在难度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一个看似简单的皮雕作品,至少需要经过上万次敲打雕刻,用到数十种不同工具,几道工序配合才能完成。
利用皮革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借由工具或者是手捏塑成立体造型的作品,变化空间大,对比强烈独创性强,相比传统皮雕唐草更有立体感。
手工艺必须扎根于生活,杨宏举的这一创新结合,打破了传统手工皮具的局限性,随后他在古城开设店铺,根据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作品,广受大众喜爱。大家也纷纷效仿杨宏举来制作手工皮具,皮革工艺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杨宏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创作的作品连续获得多个大奖,也为自己赢来了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等诸多荣誉。
杨宏举深知“大师”二字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要担起这份荣誉,就必须担起传承这项工艺的责任。因此,杨宏举成立了“宏举非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策划筹办免费教学皮革技艺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纳西手工皮艺文化。
手中的技艺,若不创新就只能消逝,为了完成这幅建党百周年献礼,杨宏举经历了无数个挑灯夜战。工作的地方,还保留着一路走来的各种老物件,老皮衣、旧时的设计稿、学习的书籍。这一切见证了皮革行业近三十年的沉浮,更见证了杨宏举作为一个手工艺人的成长。
不断地融会贯通,创新发展,是杨宏举对手艺人工匠精神的理解,只有扎根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坚守传统手工艺的一方土地。
杨宏举就是用一颗匠人之心,将自己对纳西族的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每一次创作中,赋予皮革又一次生命。
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助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云岭工匠》第三季11-20集,9月20日起将在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公共频道、七彩云新媒体平台播出。
十名工匠们在所属工种和行业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展现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